挖掘创造力 开辟创新之路←桃李有捷径
2012年2月12日,myore实验室成功举办了第二次右手安培力新闻发布会。
根据各方面的反馈,及时调整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和调节气氛,事前准备了塑造气氛的两篇短文,具体如下:
第一篇短文,
挖掘创造力
(第二次右手安培力新闻发布会主题词)
大学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
内容驾驭形式,这才是创新。
今天的物理学家认为,象奥斯特、法拉第那样简单的实验就可以实现重大的基础创新,开辟科学创新之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发现,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了。基础重大创新,总是和实验装备联系在一起,和科学家团队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庞大昂贵的实验机器,科学家就失去了创新——基础重大创新的前提。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举办第二次右手安培力新闻发布会,观看张建军实验演示,就是要打破科学权威发布的不可逾越的教条。张建军这次实验演示的条件非常普遍,实验核心内容是一块普通的铁氧体磁铁,当时购买时不过20元钱一块,给一条径向直导线通以半波整流的脉动直流电,观察这条径向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规律。就是考虑全部的实验装备,与奥斯特实验装备、法拉第实验装备比较起来,也不显得就高级复杂。
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实验现象却非常的新颖,演示了安培力不仅仅有左手判断的情况,即教科书熟悉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出现了采用右手去判断安培力的对比结果。张建军类似的实验有数百种,反复分析对比的结果是颠覆了科学的基础:牛顿运动三定律失效、动量角动量不守恒、能量物质可以生灭。实验还反映了矛盾同世而立、逻辑失效的实验情况,哲学的基础观念也被动摇了,人类的思想从此受到根本的冲击。
今天在座的没有基础科学方面的专家,不过真理就是真理,不管是谁说出来,重要的是说实话。面对皇帝的新装,学识丰富的大人们口是心非,可是他们顾全了自己聪明才智的面子了吗?小孩子终于冲破大人的封锁,大声地喊出自己观看到的事实:皇帝根本就没有穿衣服!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不妨也来学习一下小孩子的勇气,我们要敢于说出我们看到的事实,实验效果确实是:有的情况下,安培力需要采用右手判断而不仅仅是左手!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短文,
开辟创新之路
卞和献玉的故事是这样的,美玉包裹在石头中间,所谓璞玉,因此难以得到认可,结果是卞和丢了一条腿,第二次献玉丢了第二条腿,第三次只好抱玉而哭,幸运的是这次哭声动天,才有了和氏璧的美谈。
对于科学的发现和传播、应用,总是离不开专家、权威的表态,今天更是如此。如果一项创新没有颠覆传统,没有超越专家、权威的视野,就算不上是一项重大的基础创新;但是,一项创新如果是颠覆性的基础创新,就会遭受专家权威的扼杀,因为太过于颠覆传统了。
科学创新发现登上历史舞台,似乎只有一条路,就是等待着专家权威的伯乐认定,没有专家的首肯,就难以流行。而事实上,颠覆性的基础发现,是超越专家权威的视野的。那么如何开辟创新之路呢?
张建军坚持实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理论,突破了教科书的基础观念。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了基础性的创新。2011年12月3日在自己的实验室举办了首次“右手安培力、牛动能失效”新闻发布会,2011年12月25日又借助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首届科学文化沙龙尝试推动创新,希望自己实验发现的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失效、动量角动量不守恒、能量生灭的客观发现,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并得到重复验证。这两次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要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还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建军认为,基础性创新,只要有实验的验证,就必然是简单的,哪怕突破了人类的基础观念。真正的基础创新,不仅仅能够经得起专家权威的检验,也应该经得起具备这些基础知识的普通人的检验,哪怕是外行和小孩子。
除了寻求专家权威的兴趣之外,建军还尝试基础科学创新激发普通的科学爱好者,文化艺术爱好者,尝试在科学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激发社会的科学创新热情,推动基础科学创新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
今天,建军以自己的实验室名誉举办第二次右手安培力、牛动能失效新闻发布会,没有邀请专家,只是邀请了普通的对于创新有兴趣的各位,多位还是搞文化艺术的朋友。真正的基础创新应该不惧怕任何人的检验,要开辟创新之路,相信我们这次会议,能够推动建军的创新发现,早日得到科学界的重复检验和认可,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生活美好!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张建军在第二次右手安培力牛动能失效新闻发布会上演讲主题报告《右手安培力一统科学、哲学和宗教》(报告阅读地址:http://myore.blog.163.com/blog/static/1667180201203165832905/)。
虽然不能够事如人愿,但是整体推进还是不断的进步的。本来拟定的主持人当日身体不舒服,临时调换。不管种种原因,总体还是实现了新闻发布的主题。实验视频
129,可以访问myore的优酷空间观看:http://v.youku.com/v_playlist/f6311758o1p53.html。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