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myore

或跃在渊,位乎天德.咸速恒久,否极泰来.多磨难者成大事! 淘气不长大

 
 
 

日志

 
 
关于我

1.弹钢镚儿 2.转速倍频 3.绝对转动 4.永动机 5.绝对时空 6.拖动钟尺 7.电磁变阻(负电阻) 8.矢量时空(矢量物质、矢量能量)(负时间、负长度)

第九章 静力学定律和永动机(下1)  

2009-08-01 07:21:33|  分类: 3版《静力学和永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9.7 正信电子永动机-汤佩永动机

为什么叫做汤佩永动机呢,因为在设计永动机的各个极板对待时,myore曾经反复的翻看教科书,希望能够从别人设计的某种类似的电子枪得到启发,设计出最合适的各极电场对待。

后来无意中从借来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看到汤姆生测量阴极射线所带电荷的装置,感到那个装置可能就已经突破了静电场场强环流定律。2003819,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买了一本《物理学史》,得知汤姆生实验是对佩兰实验的改进。4年后,myore用类似的装置——显像管,做出了静电场场强环流定律不为零的实验,以及能量可以生灭的实验结果。当myore确定这个实验结果时,时间是2007714日上午,故称作汤佩永动机。确定正信电子名称的时间大约是2007.7.15,后来给正信电子一个对称的符号,g,和电子e对称,请看,eg——像不像镜像

首先要搞清楚正信电子是怎么回事。

在对静库永动机的实验中,尽管缺乏条件,myore一直坚持改变实验方法和思想进行实验,但是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因此不得不提出正信电子的设想。

这里先交代正信电子的猜测,然后给出实验数据来初步证明。

正信电子就是真空涨落时由0能量产生的一对电子,即电子和正信电子。电子有电荷、质量,运动时携带电磁波正能量。而以前说到的磁子,有磁量(磁荷)、负质量,运动时携带磁电波负能量。现在的正信电子不同,有电荷,负质量,运动时携带电磁波正能量。即正信电子既有磁子的性质——负质量,又有电子的性质——电荷,运动时携带电磁波正能量。

电子

电荷为负

质量

运动时携带电磁波

电子对效应时需要1.02MeV的光子能量,湮灭时放出同样的能量

磁子

磁荷

负质量

运动时携带磁电波

磁子对效应时需要-1.02MeV的暗子能量,湮灭时放出同样的能量

正信电子

电荷为正

负质量

运动时携带电磁波

电子正信电子对效应时需要0eV的能量,圆灭时不放出能量

负信电子

电荷为负

负质量

运动时携带电磁波

正电子负信电子对效应时需要0eV的能量,圆灭时不放出能量

9.7.1正信电子不是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的发射问题

《真空工程技术》一书,29页:“当用具有一定能量或速度的电子(或离子等其他粒子)轰击金属等物质时,也会引起电子从这些物体中发射出来,这种物理现象称为二次电子发射。被发射出的电子叫做二次电子,而引起二次电子出现的入射粒子叫做原粒子。”“如果在真空中用电子轰击金属表面,那么会发现从金属上发射出的反电流(二次电子)。在一次电子能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与一次电子到达这一表面的同时,从被轰击面上发出的二次电子数可以达到一个相当大的数值。”“对于相同的二次电子阴极材料和相同的一次电子能量,二次电子数和一次电子数成正比。σ=n2/n1,式中,σ为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它表示一个一次电子所产生的二次电子数。”“二次发射系数取决于一次电子的能量。随着一次电子能量增大,σ很快上升。在一次电子的能量约为400800eV时达到极大值。继续增加一次电子的能量,则发生了σ的下降。在一次电子的能量很大时,σ重新降为较小的数值。金属的发射系数极大值不大,大约在11.4的范围内。

对照实验数据,电流的特点表明那不可能是二次电子。

9.7.2正信电子的奇特性质

实验中发现,实验电流的数据和历史有关,和诱导有关,会发生e冻结,并且g电流可以给电源充电,因此可以排除残余气体的电离电流和二次电子的电流。现在按一些基本的可以系统描述的性质来叙述。

实验时使用的是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电子枪,还有多极电子管(主要是五极管)。实验时数据有很大的变化,电流的性质也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实验中反映出正信电子可能有十分复杂的性质。一开始使用的是交流电桥式整流电容滤波作为电源,进行连续性观察,虽然交流电对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定性上基本不会有偏差。后来使用直流电,即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9V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使用干电池时,电池的电压一般是每个10V附近,并不是9V。描述电压数据时,没有使用万用表测量,而是通过数电池的个数来乘以10V,得出电压的数据。这样有一点偏差,但是不影响定性结果。在实验时每个10V观察结果并记录数据,这样搜索得到的实验数据变化非常的多,摘录一些性质确定的描述如下:这些实验数据一般是2007年和2008年实验时得到的,因为这些数据都是myore亲自做的,可靠,因此这次写作博客书《静力学和永动机》时,并没有重复实验。

01.信息效应

信息效应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即运动电子携带着能量的电势差信息,因此e电流的电子动能,就决定了g电流的最大电势,即g电流可以给电源充电的最大电势差(电压),就是e电流的电源电压。

当然,一个e电流的电子,可以激发许多对的正信电子和电子对,还有g电流的方向和历史效应有关等等,似乎也应该归入信息效应的性质之中。

一个动能电子激发出多对正信电子和电子时,正信电子和电子的能量是创造的,二者都是正的能量,因此,只有以零能量的质心参考系才可以解释为0,即守恒。

02.缘生圆灭

正信电子类似于我们的正电子,但性质只有部分相同,关键的性质却毫不相干。

首先,正电子的产生需要能量,即一个1.02MeV以上能量的光子经过原子核电场时,突然消失,出现一对正负电子。而正负电子相遇湮灭时,会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光子,总能量依旧是1.02MeV,能量守恒。这时伴随能量和质量的转化过程,即无质量、无电荷的光子和有质量有电荷的正负电子的转化。

(光子是有电荷的,只是和中子一样不显电性而已。但是当尺度足够小的情况下是否应该观察到电荷呢?否则为什么光子经过原子核的附近时可以受到原子核的作用而产生一对正负电子?再有,电子吸收光子,因为牛爱因子而增加电荷,即运动电子的电荷量变大,来自于光子的电荷。同时光子有等价质量,而质量是电荷的电势能的大小的量度)

但正信电子和电子对不同,产生时不需要一个某些能量的光子的牺牲,而二者湮灭时,也不会产生具有能量的光子。即产生时需要的光子能量为0,而湮灭时产生的光子能量也是00=±1,可以这么理解,0.511MeV-0.511MeV二者的能量之和为0。因此,0.511MeV对应正质量,可以转化为电子;而-0.511MeV对应负质量,本来应该转化为磁子,但是要和电子的产生对称,因此就产生了正信电子,所以正信电子的质量为负。但是,由于正信电子携带的电荷对应电磁波正能量,因此正信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时携带的是正能量电磁波!为了便于叙述,不妨把正信电子电子对称为虚实电子对。实电子就是电子,而虚电子就是正信电子,因为质量为负,所以称为虚。

正负电子总是成对的产生和湮灭的,是一个高能光子受电场作用而发生质能转化。因此一个光子只能够产生一对正负电子对,并且光子的能量小的情况下,就无法出现正负电子对。但正信电子不同。虚实电子产生时,不需要牺牲光子的能量,只是真空的激发而已。假如是一个动能电子的某种运动的改变引起的激发,一个动能电子可以激发1对或几对虚实电子。而且这时发生了能量的创造,所以产生的虚电子和实电子数目就可能不一致;同样,湮灭时消失的虚实电子也可以数目不一致。这时,能量、质量、动量等基本物理量可能有不对称即不守恒现象——但是宏观统计可能是接近于守恒的。因为虚实电子的产生和消灭总是伴随的,所以,我们实验观察到的结果是产生和消灭后的综合统计结果。虚实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现代物理学的正反粒子的产生和湮灭不同,不对称啊。所以另外取一个名词,缘生圆灭。正信电子的产生叫做缘生,消灭叫做圆灭

根据目前的实验引导出的理论分析,

缘生发生的条件是,静电场场强环流定律突破,导致真空的能量发生创造,但由于电场的限制,产生的虚实光子信息发生突变,在电场中转化为虚实电子,虚电子就是正信电子,而实电子就是我们熟知的电子(负电子)。另外,在我们无理学家所熟悉的场致发射中,已经不仅仅是电场导致的电子的发射,那个电流太大了,不是那样的。那里还有正信电子的功劳。

03.不对称效应

不对称效应,指电荷不对称,比如虚实电子在缘生时虚电子产生的数目和实电子产生的数目不一致,这样,就有某一种电荷产生过多或消失过多。

这是非常新奇的。按,现代物理学认为,真空不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自主产生一对儿正反虚粒子,并在更短的时间内相互湮灭。即对称是真空的基本性质

在经典物理学中,电荷守恒,所以,任何电路都不能够突破克希柯夫电流定律,当然,克希柯夫电压定律也不能够突破。

myore在实验中,发现正信电子可能不对称。表现为克希柯夫电流定律不成立。但是实验数据差别小,而且重复性不好,因此这里只是记录一下这个可能性,不再给出实验数据的分析。另外,实验中,有时发现实验时出现g效应,当电容电压(电容这里作为电源)降低到某电压值时,g效应突然消失。如果这时拿电容的阳极持续接地,g效应就保持,一旦接地取消,g效应就消失。另外还有其他的现象让myore分析,有可能存在电荷不守恒现象。因为电荷和质量总是关联的,要么电荷和正质量关联,如电子,要么电荷和负质量关联,如正信电子,因此,电荷的不守恒就是质量(物质)的不守恒,所以,有可能出现质量、电荷、动量等物理量不再守恒。

(引述以前实验时记录的一段话:这使得myore想到一个问题,即电荷不对称效应。myore想,如果不是电荷不对称效应,为什么一定要接地?因为,无论是电容阳极还是阴极接地,连接的刹那间,总会有系统和大地的电荷交换,用接地连接万用表电流档可以观察出来。如果是电容的阴极接地,那么,是系统向大地释放电荷——电子。如果是电容的阳极接地,是系统接受大地的电荷——电子。但是,如果电容的阴极接地,g效应就会消失,相反,如果电容的阳极接地,g效应就会被激发出现,或者得以维持。就是说,系统维持g效应时,有必要从大地获取电荷——电子。这就侧面说明,正信电子的实验过程中,会额外的消灭电子。这一点和myore以前的实验记录是吻合的。所以,myore就想到,能否测出这个电流?那就是确证了。如果电荷被确证不守恒,可以消灭,那就会推动永动机的事业。)

04.屏蔽效应

屏蔽效应指的是由于虚实电子的产生而分布在真空管中,对极板中间的电场发生屏蔽,当然是动态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许多现象都可能与屏蔽效应有关。屏蔽效应可能很复杂,这里只谈e冻结。

e冻结

先说说e电流。在谈到g效应的时候,需要激发电路。激发电路又可以称作e电路,其电流就是e电流。e电流冻结,就是e电流持续表现为零的状态。这时,灯丝的电压不变,电源持续供给电势差,但是电流却消失了。这就是e电流的冻结。

电流被冻结为零的状态持续了1000余秒,如果继续观察,冻结的状态应该会更长久的持续下去。实验时,myore使用的是黑白电视机的显像管,使用电子枪的阴极和第一阳极组成e电路,轻松的实现e电流冻结100秒以上,并观察了冻结18分钟以上的e电流。

下面以真空五极管的数据为例,介绍如下,当然,这时的e冻结的时间不太长。

电子的符号是e,这里e冻结指的是e电路中的e电流为零的状态;g是用来表示正信电子的符号,g电路中出现电流,称为g电流。凑巧的是磁子也是用符号g来表示的,但是这并不会引起混淆。

e冻结和g电流来看,二次电子和管内残余分子的电离电流无法解释,要做点解释,就必须引入正信电子g

起初从北京买了两个曙光6P14真空五极管(后来又买了许多),实验结果略有差异,编号为myore7myore8。真空五极管6P14是间热式阴极,灯丝和阴极相互绝缘。阴极内部是灯丝,阴极和阳极之间是三个丝网状栅极,因为几乎全部为阳极遮住,所以透过透明的玻壳并不能够看清除,大略可以描述为同心圆。为方便画图,myore把她变形如电视机显像管电子枪的结构剖面,只要理解了接线方式就可以了。

实验时,和阴极有金属导线连接的回路为e路,没有和阴极有金属导线连接的回路为g路。

第九章 静力学定律和永动机(下1) - myore - myore

如图9.16,以阴极和第二栅极为e路,e路电源电压大约为500V附近(使用509V的干电池串联得到)。以第三栅极和阳极为g路,g路可以串入电源,也可以不串(如不串入电源,一般无法得到e冻结)。如串入电源,一般选择10V60V(即使用69V的干电池串联,当然也可以使用更多的干电池以便获得更高的电压。灯丝采用小变压器接入照明电源,给输出6V的变压器串联电阻丝接入灯丝供电(曙光6P14厂家标识的为6.3V),为了实验方便,myore一般选择1.42.0V作为灯丝的加热电压。

电流测量表采用数字表,比如使用东莞华仪仪表科技有限公司的MAS830L型万用表,这种表的误差是比较大的,但这不影响实验结果。myore手上有深圳胜利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VC9801A+型数字表,精准度高,但myore这次实验时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另外,南京科华MF47型号指针式万用表也不使用。

比如使用图9.16,使用myore72008-1-3中午实验),灯丝电压采用1.7V,这时,e路有约35uA的电流。g路如果不使用电源,接通g路,这时,e路电流约33uAg路电流约2.7uA;电流方向是阳极发射电子,第三栅极接受电子。g路接入电源60V,这时,阳极接60V电源的正极,立即观察电流表,e电路电流为0uA,称为e冻结。此时g路电流也是0uA。但大约15秒之后,e路电流开始出现并上升,比如上升为26uA,此时g路电流仍然是0

这时,如果用你的手指碰一下第二栅极和第三栅极立即离开,则e路和g路电流为0(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直流500V高压,用手触摸错了会被电击的。所以你可以改为用导线把第二栅极和第三栅极碰接并迅速离开,这时e路电流同样变为0。注意碰接时eg路电流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为什么e路会出现15秒以上的电流为0的情况呢?

用二次电子、残余分子的电离显然不能够解释,因为这不是二次电子或电离电流,而是正信电子的缘故。

看过了e冻结,再来看看g电流,其实刚才已经讲过了。在图9.16中,g路如果不接电源,g路中有电流约2uA以上(当灯丝电压增加时,阴极发射能力增加,e电流增大,这时g电流也会随之增加)。一般g路电流可以在接通时出现,由于实验时历史过程的因素,可能g路并不出现电流,要其出现很简单,用手或导线去碰一下第二栅极和第三栅极立即分开,g流就出现了(一定要注意实验的安全,切勿触电发生事故)。

第九章 静力学定律和永动机(下1) - myore - myore

现在看图9.17,图9.17和图9.16是一样的,但唯一不同的是,图9.17中,g路的阳极接电源的负极,仍然使用myore7实验(2008-1-3中午实验)(小提示:由于照明电源电压有波动,影响灯丝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影响阴极的温度),所以阴极发射电子的能力有变化,这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不过没有关系,就如同myore不使用高精度的数字表一样)。此时g路电流方向是阳极发射电子,第三栅极接受电子。

g路电压为0V时,e路为28uAg路为2.3uA

g路电压为10V时,e路为27uAg路为40.1uA

g路电压为20V时,e路为26uAg路为50.8uA

g路电压为30V时,e路为26uAg路为55.4uA

g路电压为40V时,e路为27uAg路为58.2uA

g路电压为50V时,e路为27uAg路为60.6uA

g路电压为60V时,e路为27uAg路为62.0uA

e电流为什么会冻结呢?我们知道,栅极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但是,栅极是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在图9.16的实验中,g路是位于e路后面的,居然冻结了e路电流达15秒钟以上,不奇怪吗?

g电流怎么会出现呢?阳极能够发射二次电子?第一,e路电源的正极接在第二栅极上,如果有电子射出了第二栅极,会被第二栅极所吸引;第二,射出的电子进入第三栅极和阳极之间时,也会被g路电源的电场所阻止,可是,随着g路电源电压的增高,g路电流却不会消失。为什么?

再举一例,仍然使用myore7,使用图9.172008-1-3晚上实验,e路电源电压使用400V,而g路电源电压使用500V,这时灯丝电压约为1.9V,可以观察到,e电流为42uA,而g电流为105uA试想,就算从阴极发出的电子能够到达第三栅极和阳极之间,但是为e路电压400V电场加速的电子,进入g路电压500V的减速场中,如何能够射到阳极上面,并打出如此多的二次电子。当然,一般情况下,刚刚接通电路时,g路并没有任何电流,需要特殊的激发方法,才能够诱导出g电流,但是,诱导解除后,g路仍然有稳定的g电流。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因为myore考虑使用的电子管应该是氧化物阴极,因此电压不宜使用更大,因为强大的电场可以导致阴极氧化物层的掉粉。再说,e路电压也可以试试比较低的电压,比如300V以下甚至更低,实验结果又会有所变化,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如果承认正信电子,一切问题就好办了。

2008-1-4中午,使用myore8重复上述图9.16e冻结、图9.17g电流实验,有类似的结果,但是数据不同。对于图9.17说一句,当g路电压使用500V时,e路电压一般要大于420V才可以获得g路电流(需要激发,激发前e路电流一般也是0)。当然,这和灯丝电压的高低有联系,因为这影响阴极发射电子的能力。

上述介绍的e冻结,可以排除真空管内部的残余分子电离的因素,而g电流,可以排除二次电子的因素。《大型发射管实用维修技术》8页,“金属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有一最大值,也就是说对一般发射体在300600V范围内有最大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从该页提供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到几种金属最大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是在1.6以下的。而《真空工程技术》29页,“在一次电子的能量约为400800eV时达到极大值。”30页,“金属的发射系数极大值不大,大约在11.4的范围内。”认真分析数据对比,可以明确那不会是二次电子。要明白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就是说,如果入射了10个电子,出射了10个电子,那么该电极上的电流为0。只有出射的二次电子大于入射电子时,才可以得到逆流,比较数据可以知道不可能是二次电子,此为数据对比。

使用真空五极管,比如曙光6P14,可以使用图9.169.17那样实验,比如myore使用myore7myore8,也可以灵活的采用其他的接线方式:

比如,以阴极第二栅极为e路,可以选择第三栅极和阳极为g路,或者第一栅极和阳极为g路,或者第一栅极和第三栅极为g路;

比如,以阴极第三栅极为e路,可以选择第一栅极和阳极为g路,或者第二栅极和阳极为g路,或者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为g路;

比如,以阴极阳极为e路,可以选择第一第三栅极为g路,或者第一第二栅极为g路,或者第二第三栅极为g路。

不选用阴极和第一栅极为e路,是为了避免加的电压高,导致阴极掉粉(myore分析可能是氧化物阴极)。后来使用了一栅,则电压一般要适当地低一些。另外,对于e路必然选择电源,而对于g路,则可以使用电源,也可以不使用。

实验时注意灯丝电压使用的实际电压比厂家标注的要小得很多,要很好的加以控制灯丝电压;再次就是eg路电源电压的选择,如果没有g电流(有时e电流也会消失),可以采取激发的方法。激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地碰撞的激发;一种是两个电极之间的碰撞激发(电极碰撞)。激发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碰错了会有危险,碰对了可以随意碰撞而进行自由的实验。若即若离,碰撞就是碰撞到一起就立即离开,不要黏黏呼呼的不愿离开啊

myore首先使用的是显像管的电子枪,做出的实验和真空五极管有许多相似又有不同。不妨多提一句,黑白显像管的单枪,彩色显像管的三枪,真空多极管的丝网状电极,因为结构不同,实验结果会有很大的变化,但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正信电子。

上面提到的e电路或者g电路只是简单的电路。因为e电路只是连接路两个电极,g电路也是两个电极。如果e电路不是连接两个电极而是三个以上的电极,或者g电路不是连接两个电极而是三个以上的电极,或者e电路和g电路连接的电极都是三个电极以上的电路,电路之间在串接不同阻值的电阻或者电源(电源可以方向不同),就构成路复杂的eg电路。

05. g效应

g效应中,可以实现对g路电源的充电和供电的转换。

实验数据参见上文e冻结和下文历史效应实验数据。

06.历史效应

在实验中实验数据的多变性,和实验过程有关,所以称之为混沌效应历史效应。一般,把同样的条件,因为实验的历史过程不同,而出现的电流方向不同称为历史效应,比如g效应电流方向的不同而导致g电源的充电放电的不同与实验操作的顺序有关。还有,e冻结的冻结和解冻和实验时的激发手段有关也称为历史效应。当然,实验时有更多的体会和内容。

2008223星期六,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实验——

myore22,长沙曙光6P14,五极管,

第九章 静力学定律和永动机(下1) - myore - myore

其一,阴极一栅为e路,二栅三栅为g路,见图9.18g路电源负极接三栅,

首先使用灯丝电压2.4Ve电压200V(这次使用的是9V干电池组作为电源),e电流为235uA

g路不使用电源,g电流-5.8uA,二栅发射电子,

g电压10Vg电流0

g电压20Vg电流7.6uA,三栅发射电子,电源供电,

g路电压,V

g电流,uA

备注

10

0

 

20

7.6

三栅发射电子,g路电源对外供电

30

9.1

40

9.6

50

9.1

60

8.2

70

7.1

80

5.8

90

4.3

100

2.6

110

-5.8

二栅发射电子,g路电源被充电

120

-5.1

130

-3.0

140V以上没有g电流。

反过来做出现历史效应,

110

-5.1

充电

100

-4.7

90

-3.1

80

-1.1

g路电压使用80100V时,g路电流可正可负,电源供电或被充电,此为历史效应,混沌现象。

现在e电压改用300V灯丝电压使用2.2Ve电流145uA

g路不使用电源时,g电流-3.8uA,二栅发射电子,

g路电压,V

g电流,uA

备注

10

7.9

三栅发射电子,g路电源对外供电

20

11.4

30

13.2

40

13.8

50

14.0

60

13.8

70

13.2

80

12.3

90

11.6

100

10.8

110

10.0

120

9.2

130

8.3

140

7.3

150

6.2

160

5.1

170

4.0

180

2.7

190

1.3

200

-8.3

二栅发射电子,g路电源被充电

210

-5.0

220

-0.4

反过来做,有,

200

-8.2

充电

190

-7.5

180

-3.0

170

-0.3

170V190V时为历史效应,事实上,即使是电流是同一个方向,也会有数值大小的不同,这应该也算是历史效应,不过这里就不再列举数据一一比较了。

另外,对于e电压300V时,还有一段起始段的历史效应,使用后激发,再测,有,

10

-26.2

充电

20

-22.8

30

-20.4

40

-18.3

50

-16.0

60

-12.9

70

-9.0

80

-4.4

90

-0.3

10V90V,也是历史效应。

e电压使用400V时,结果和e电压300V时类似,在g电压前端和后段均为历史效应。但是在e电压500V时,结果又有不同,g电压前段本来就是给电源充电,没有详细测量(因为考虑500V电压太高,使用一栅和阴极作回路,担心阴极掉粉,损坏电子管)。

其二,阴极一栅为e路,二栅阳极为g路,见图9.19g路电源负极接阳极。

第九章 静力学定律和永动机(下1) - myore - myore

灯丝电压2.3Ve电压200Ve电流为226uA

g电路不使用电源时,电流为0

g路电压,V

g电流,uA

备注

10

25.5

阳极发射电子,g路电源对外供电

20

71.9

30

123.1

40

158.9

50

169.7

60

165.8

70

153.1

80

136.3

90

118.6

100

99.5

110

98.0

120

75.7

130

41.8

140

0

 

反过来做,有

140

0

 

130

-1.8

二栅发射电子,电源被充电

120

-4.0

110

-4.8

100

-4.7

90

-3.5

80

-1.4

可以看到,从80V130Vg电流可正可负,电源供电或被充电,此为历史效应。

e电压为300V,灯丝电压2.2Ve电流为152uAg路不使用电源,电流为-1.5uA,二栅发射电子。

g路电压,V

g电流,uA

备注

10

36.3

阳极发射电子,g路电源对外供电

20

80.4

30

130.7

40

163.8

50

178.7

60

185.7

70

188

80

189

90

188

100

182

110

165

120

171

130

158

140

149

150

139

160

129

170

118

180

106

190

95

200

82.7

210

67.8

220

51.2

230

-10.6

二栅发射电子,g路电源被充电

240

-4.4

反过来做,有

220

-14.2

二栅发射电子,g路电源被充电

210

-16.9

200

-18.6

190

-19.1

180

-18.5

170

-17.7

160

-16.7

150

-13.3

140

-13.0

130

-12.3

120

-11.5

110

-10.1

100

-8.6

90

-6.2

80

-3.8

70

-1.1

70V220Vg电流可正可负,此为历史效应。

e电压使用400V时,历史效应也很明显。

07.逆磁效应

电流的方向和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密切相关的。正电荷运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而负电荷运动的方向是电流的负方向。我们测出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是通过电流的磁效应来实现的。

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时伴随光子能量的问题,而虚实电子缘生圆灭和光子能量无关。所以,myore猜测她的运动磁场逆向。即正信电子的运动方向和电子运动方向相同时,其磁场方向也相同,只是正信电子的电荷特性为正,而电子的电荷特性为负。那么,当正信电子运动方向和电子相反时,其运动磁场方向相反,那么,当同一空间的虚实电子反方向运动时,其磁场就会基本上相互抵消。那么,根据上面介绍的g效应的工作原理,可以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别正信电子的磁场是否逆向了吧!拭目以待。

同样,负信电子的运动磁场也是反向的。

科学界发现的基本粒子太乱了。

那么,对应于正信电子,就会有负信电子。但是,myore估计不会有象负信质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相互抗衡)之类的基本粒子。

因为,从光子经过核电场产生一对正负电子和电子对湮灭时产生一对光子看,实质上,光子就是电子,无非信息不同而已。正电子,就是信息和电子相反而已。

所以,可以有正信电子,可以有负信电子,但不会有其他类似的不伦不类的玩意儿。

00 正信电子的激发和链式反应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初步这样说,产生正信电子的条件是突破静电场场强环流定律,但要观察到正信电子表现出来的现象,就要求“电流弥散”。

电流弥散的意义是这样的。因为正信电子和电子互为反粒子,那么正信电子和电子相遇时必然会圆灭。当电流集中时,比如束流不散开甚至被聚焦,那么,当穿过阳极后的电子束流激发真空中出现虚实电子时,虚电子也就是正信电子,就会被接续而来的电子束流所淹灭,因为发生了圆灭。那么,就观察不到g效应了。比如myore实验中使用的彩色显像管myore3eg3)和myore4eg4)号,就表现了和黑白电视机显像管电子枪不同的实验现象,共同的特点就是无法出现g效应(注意,g效应的出现是以g电路中有可以用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来确定的。但是,即使电路中没有电流,但用导线和电源接通g电路的工作阴极和工作阳极时,对激发电路还是有影响的。就算是g电路不用导线接通,对激发电路也有影响)。

这里要注意几个问题,除了myore猜测的正信电子产生时可能会伴随电荷不对称效应外,还可以再加上一个“链式反应”,即一个电子穿越e电路的阳极后不是只产生一对“虚实电子”而是产生几对、几十对,乃至更多。

另外,虚实电子不是只有缘生的,因为e电流射过阳极后也会有和正信电子的圆灭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设想,管内可能有“链式反应”,当然不会象核反应那样发生爆炸,因为“缘生圆灭”效应不伴随能量的转化。而且,圆灭只有发生在电极上才有我们可以测试出的正信电子象征的电流,如果圆灭发生在电极外的真空区域,那么就不会测出这部分的电流。

另外,聚焦可以消灭正信电子的效应,也是好事,可以一用。因为要造就静库永动机,正信电子的调皮捣蛋就必须制服。聚焦可以消除正信电子,使得虚实电子不会引起静库永动机加速电源的电流,这样就减小了输入功率,改善了永动机的效能。

伴随对正信电子的研究,应该发现更为丰富的应用。比如,潘宁放电可以制作潘宁规。那么,正信电子的虚实激发和空间电荷效应是否在产生电流时和真空度有关系,是否可以用来制作测量真空度的仪器等等。

 (全文见附件)

第九章 静力学定律和永动机(下1) - myore - myore 第九章 静力学定律和永动机.doc(492 KB)

  评论这张
 
阅读(1109)|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